|
新華社記者丁建剛、符曉波、劉兵
時至本日,發生在祖國西北角的巨變尚鮮有人知,但當地住民正在品嘗史无前例的滋味︰
偏居塔克拉瑪干戈壁邊緣的和田農民,经常掛在嘴邊的是北京、天津,田間地頭,屋里屋外,兩個大都会的元素隨處可見;
世代耕耘在塔里木盆地的農民,隨著一個個企業落戶綠洲,變身產業工人,走上工業流水線,再也不靠天吃飯;
天山腳下從未出過遠門的牧民,一下有了江蘇、福建的“遠房親戚”,不僅超过幾千千米“串了門”,還捎回了先進技術和經驗;
……
幸福安寧,如斯逼真地撲面而來!這一切,源于一場聲勢浩荡的國家行動,源于一次史無前例的歷史機遇。
2010年春季,全國對口声援新疆事情會議在北京召開,新一輪對口援疆事情就此啟動,中心部委及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等19個省市“牽手”祖國西北角。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别是2014年第二次中心新疆事情座談會進一步明確,把對口援疆作為長期戰略,把有益于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作為對口援疆的底子目標。
歷時10年,全國各地8.75萬余名干部人材走西口、越天山,在新疆廣袤地皮揮灑熱血,立功立業;近1200億元資金投入大漠綠洲、雪域高原,新疆大地煥新、江山錦繡。
匯聚祖國之力︰心往一塊想 勁兒往一處使
不久前,從喀什回到廣州,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超聲科主治醫師狄娜和家人一块儿去影院看《流离地球》。當鏡頭跳出“喀什站已修復”的字幕時,身边8歲的大兒子喊道“媽媽,你的喀什”,她的心為之一動。
2018年3月14日,作為廣東省第三批援疆醫療隊專家之一,狄娜啟程奔赴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擔任超聲醫學門診部副主任,開啟為期一年的援疆行。出發前,她給1歲2個月的孩子斷了奶。
初到喀什的她才亲身體會到當地醫療程度和廣州差距之大︰技術落後、人材缺少、能收治病人很是有限……援疆醫生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幫助當地醫務事高雄汽車借款, 情者提高醫療程度,把先進技術和理念帶到受援地。她說︰“在當地一天,就要盡一天的尽力。”
這也是新一輪對口援疆事情開展10年來,每個在新疆留下足跡的援疆干部的配合心願。
2011年,時任南京大學歷史系副传授萬朝林作為中組部選派的第七批援疆干部來到新疆。臨行前,他的導師、南京大學歷史系传授範金民說︰“我支撑你去,沒有邊疆的穩定和發展,就沒有我們東部沿海的發展和歌舞泰平承平。”
援疆事情期間,萬朝林先後主持籌建“兵團屯墾戍邊钻研中间”“清朝新疆钻研中间”“清朝新疆滿文檔案翻譯與收拾”等钻研項目,填補了西北地區此類課題钻研空缺,帶動了新疆高校學科建設。2017年,萬朝林放棄回南京大學,正式調任塔里木大學任校長助理,選擇把家何在戈壁要地本地。他說︰“之前做钻研是根據本身興趣,在新疆做钻研是為了國家长处,只怀孕處新疆,對國家援疆戰略才會有更深體會。”
一批又一批援疆干部人材,在萬里邊疆揮灑汗水,留下出色的奮斗者畫卷。河南援疆干部劉志懷,連續三次援疆,用9年時間建成疆內一流的“數字化校園”,並建成哈密第一個產業钻研院;天津市第九批援疆干部席世明,入疆581天,足跡遍及于田縣100多個村莊,傾力于為當地招商,解決群眾穩定就業,直至生命終結。
10年間,新一輪對口援疆累計投入資金近1200億元,選派干部人材1.75萬人次,柔性引進人材約7萬人次。一個個有血有肉、貢獻伶俐、書寫忠誠的援疆干部,讓新疆各族人民逼真感觉到祖國大师庭的熱度和力度,感觉到國家推動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決心。
推動新疆巨變︰各族群眾收獲滿滿的幸福感
现在,走進地處塔克拉瑪干戈壁西南邊緣的疏附縣吾庫薩克鎮7村,往日“好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的沙土路早已被柏油路代替。除柏油路,比年來在廣東援建支撑下,村里文化廣場、文化活動室、便民超市配套齊全,村民家家戶戶住進安居房,家中水、電、暖、氣、廁一應俱全。
“現在的屋子抗震又防水,冬季有自然氣,上廁所都不消出門,黨的好政策和對口援疆讓我們的糊口美滋滋。”吾庫薩克鎮7村村民阿布都熱西提•麥麥提一臉微笑。
厚民生才能聚民气。在新一輪全國對口援疆事情中,保障和改良民生被放在優先位置,各援疆省市70%以上的援疆資金用于民生建設,80%以上的援疆資金放置利用到縣(市)及如下的基層。
援疆資金建設了一批批平安飲水、醫療衛生等大众設施項目,1000多萬各族群眾受益。柏油路、學校、文化活動中间等,更是成為新疆天山南北農牧區村莊的“標配”。
10年來,對口援疆省市聚焦脫貧攻堅、產業就業、人材培養等新疆發展穩定的根赋性問題,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受援地。新疆大地面孔煥然一新,各族群眾糊口程度大幅提高,對夸姣糊口的憧憬日趋強烈。
南疆四地州是深度貧困地區,天然條件惡劣、充裕勞動力多。各援疆省市結合當地實際,加大產業援疆促就業力度,從“輸血”走向“造血”,把先進理念、办理模式、茵蝶,新興技术送到新疆,紡織工人、裝配技工、網絡電商等一批新職業、新工種在塔里木盆地周邊逐漸涌現。
在喀什深圳產業園,38.2萬平方米的豁亮寬敞的標準廠房突起在沙漠荒灘,深圳援疆引入83家企業落戶,解決當地1.3萬人就業。5年時間就從紡織工人晉升為廠長助理的阿依努爾•伊馬木說︰“建在家門口的工廠改變了我的糊口,讓我從家庭主婦變身為企業高管。”
南疆長期醫療資源匱乏,解決“看病難、看病貴”,是各族群眾的急迫期盼。在援疆省市先進醫療設備和優秀醫療人材支撑下,南疆“大病不出縣、小病不出鄉”的構想根基實現。
從2016年開始,江蘇摸索實施“組團式”醫療援疆模式,從省屬三甲醫院選派多批醫療主干組團支援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簡稱“克州”)人民醫院,大大晋升了醫院醫療就诊程度。
家住克州阿圖什市的凱麗•比努爾是江蘇組團醫療援疆實施“潤心計劃”的第121位受益者。不久前,她因沉痾被送往當地醫院時,多髒器功效出現衰竭。求助紧急時刻,江蘇省對口声援克州火线指揮部緊急調集江蘇與克州當地9家醫院的40多位專家,把她從灭亡線上救了回來。
廣東省通過创建醫學影象診斷大數據中间,以信息化手腕實現了廣東三甲醫院與喀什地區醫療隊伍協同會診,搭建了一條連接喀什地區各縣各鄉醫院的新竹小額借款,信息“高速公路”。
教诲是新疆穩定和發展的基石。2010年以來,援疆各省市累計投入教诲資金205.59億元,支撑新建和改擴建雙語幼兒園、中小學校、職業技術學校等1700余所,積極推進雙語教诲和職業教诲。
針對受援地教研事情體制機制不完美、國家通用語言教師數量不足、教诲質量整體不高档問題,2018年山東援疆創新實施了教诲援疆“百千萬”工程︰山東100所學校與受援地100所學校创建結對關系;3年內放置山東高校定向喀什扶貧專項招生1000人,培養受援地急需人材;通過選派和網絡培訓等情势,3年內組織山東萬名教師支教喀什,今朝已培訓受援地教師7000余人,推動了喀什地區教诲質量整體晋升。
血濃于水︰来往交换融合日趋紧密亲密
“我有一個湖南好爸爸。因為他,我从新感觉到父愛,他的博愛之心,給我心靈留下了溫暖的印記。”這是新疆吐魯番市鄯善縣一中學生祖白旦•依買爾的心聲。
她所說的“湖南好爸爸”就是湖南援疆干部、鄯善縣委副書記尹立鑫。2014年5月,“父女”倆在援疆干部捐資助學活動上第一次見面。當领会到祖白旦•依買爾的母親獨自拉扯兩個孩子、沒有固定收入來源的情況後,尹立鑫自掏腰包,時常為祖白旦•依買爾家送去米、面、油、煤,幫助她的媽媽找事情。此後每逢重大節日,他還給祖白旦•依買爾家送去慰問金。尹立鑫的愛人每次來探親,他都會请求老婆從湖南老家買新衣服帶給孩子們。通過尹立鑫持續5年的愛心資助,祖白旦•依買爾一家已實現經濟自主。
新一輪對口援疆啟動後,援疆干部通過參加“訪民情、惠民生、聚民气”駐村活動,與貧困戶結對子,幫助村民解決生產糊口實際困難;不斷派出支教團、文化團、醫療隊、農科隊等幫扶隊伍;組織受援地干部、醫生、教師、學生赴內地培訓、參觀等情势,與受援地各族群眾在走近相互的過程中,来往交换融合日趋紧密亲密,豪情日趋深挚。
“促進各民族来往交换融合,不僅是新疆區域內的事变,還要統籌推動新疆與其他省市各民族群眾之間的交换,相互走動,相互學習。”隨著對口援疆事情深刻開展,這一觀點已成為眾多援疆干部共識。
地處西北內陸的新疆和東南沿海的福建相隔千里之遙,卻很少有人领会,在對口援疆機緣下,兩地村莊和村民竟能結成“親戚”。
2018年11月22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圖壁縣二十里店鎮二十里店村作為福建援疆重點打造的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示範村,與紅色游览“打卡地”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下黨鄉下黨村簽訂了黨支部結對共建的互助協議書。
本年6月,二十里店村黨支部書記艾爾肯•尼亞孜率領村民代表專程赴下黨村結親結對,學習村級黨建建設經驗、美麗鄉村建設經驗。艾爾肯•尼亞孜說︰“之前二十里店村是坐井觀天的二十里店,和下黨村結對後,看到了人家是怎麼致富的,买通了村民气路,致富标的目的更明確,信念更足了。”
比年來,援疆省市與受援地之間的民間交换也日趋頻繁︰
——遼寧連續5年組織“遼寧•新疆青少年手拉手夏(冬)令營”活動,邀請少數民族青少年與遼寧青少年開展訪學交换。
——浙江組織開展“點亮萬個微心願”活動,征集新疆困難群眾心願,由浙江黨員認領兌現,搭起了援受雙方的連心橋。
——廣東在喀什舉辦多場舞龍舞獅演出活動,遭到了少數民族群眾熱烈歡迎,直接參加活動人數超過3000人。
——北京啟動“我在北京有個家”活動,今朝已有近700對北京爸媽與和田孩子結對認親。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改委供给數據顯示,2010年以來,各援疆省市累計投入資金37.89億元,組織各類交换活動近1.5萬場次,有用推動了受援雙方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来往交换,增進了各族干部群眾思惟上的共鳴、文化上的認同、豪情上的融合。
10年間,從帕米爾高原到準噶爾盆地,從塔里木河畔到阿爾泰山下,一項項事關苍生福祉的援疆工程投入利用;一個個苍生牽腸掛肚的問題在援疆干部的幫助下获得解決;一個個援疆干部與受援地各族群眾同舟共济、血濃于水的动人故事口口相傳,援疆已成為銘刻在新疆廣袤大地上的一張大愛咭片,成為滋潤新疆各族群眾心坎的一泓清泉。
(新華社烏魯木齊7月12日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