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發表於 2019-7-26 20:12:41

要不要“半路出家”當醫學生

文科生也能够成為醫學博士生了嗎?

        本年9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初次對文史類本科畢業生開放臨床醫學博士的招生﹔本年7月,北京協和醫學院也和另3所院校互助,發布招收非醫學本科大四學生減肥貼,到協和就讀臨床醫學博士的通知。兩所醫學院都剛剛完成为了招生事情。

        據記者领会,到今朝為止,還沒有文史類學生就讀臨床醫學博士生。

        培養試點,文史學醫

        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教務處獲知,這個本年初次對文史類學生開放的臨床醫學專業“4+4” 碩博班,其實從2002年開始就招收非醫學布景本科生了,只是過去僅針對理工類。本年打開文史類報名通道是一個新的嘗試,雖然接到了很多相關咨詢,但並無應屆文史類本科生報名。

        教務處馬駿老師介紹,醫學院最終錄取的學生分別來自清華、北大、交大、復旦、浙大等綜合類高校的理工專業,包含有化學、质料學、船舶制造、生物技術、電子工程、機械工程、生理學等,專業涵蓋面廣,雖然沒有文史類,但根基達到了預期的豐富醫學院校生源布景的目標。

        醫學院為何對文史類學生打開大門呢?

        馬駿說,“4+4”培養模式是借鑒了西方發達國家的醫學生培養模式(大學或學院4年+醫學院4年)﹔而招收文史類學生,則是根據我國高中、本科教诲現狀,出於培養復合型“新醫科”人材的指望所進行的新摸索。

        馬駿阐发,中國高考文理分科和大學課程設置的差異,導致文科生在理工的知識方面一向偏於亏弱,高考時醫學專業生源一向以來招收理科的應屆高中學生。而未來的“新醫科”人材,應該具備天然科學、生物醫學、人文社會科學和較周全的臨床醫學專業知識。文科生盡办理工知識偏於亏弱,但有著人文素養方面的優勢,合适培養高級復合型“新醫科”出色醫學人材的必要。此外,醫學院還在不斷建設預科課程、設立相應支撐,以是更歡迎有志於醫學的學子参加。

        相對於國內其他醫學院長學制的培養方法,難免存在對“半路落发”學醫的模式的疑慮。馬駿介紹,醫學院恰是考慮到學生專業布景的差異,為了彌補學生醫學專業知識的不足,更好地銜接此后的醫學學習,會请求學生在正式入學前即先通過線上課程的方法進行5門醫學預科課程學習,入學今后再進行理論課、討論課、實驗課等結合的線下課堂學習﹔醫學院還將開設醫工交织課程,使這些“復合型”學生原來的專業布景获得延續,專業技术获得應用。

        據领会,除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國內其他醫學院也在摸索醫學生培養新模式。

        本年9月,北京協和醫學院剛剛完成長學制臨床醫學專業培養模式鼎新試點班招生事情,試點班同樣採取了“4+4”的培養模式,選取優秀的多學科布景人材進入醫學專業階段學習。

        而浙江大學在2005就創辦了以當時醫學院院長巴德年院士的名字定名的“巴德年醫學班”。根據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網頁信息,“巴德年醫學班”實行“八年一貫、兩段完成”的醫學博士培養模式,學生前4年在浙大竺可楨學院學習,獲得非醫學類本科文憑,並完成醫學預科課程,后4年進行醫學專業訓練。

        懸壺濟世,不問出處

        相對於其他醫學院長學制的培養模式,外界對類似“4+4”碩博班的模式有一些疑慮,認為他們醫學基礎相對不夠扎實,懷疑今后能不克不及當好醫生。

        記者领会到,就上交醫學院“4+4”碩博班而言,從2002年教诲部核准至今,已培養出13屆共197名畢業生,他們都獲患了博士钻研生畢業証書和臨床醫學博士專業學位証書,並且畢業后簽約率均為100%,根基在三級醫院就業。

        記者找到了幾位上交醫學院“4+4”碩博班的畢業生和在讀的學生,談了本身學醫的初志和體驗。

        “4+4”碩博班的第四屆學生何珂駿,2005年進入醫學院以前是上海交通大學生物技術專業的本科學生,現在已經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的副主任醫師。何珂駿回憶:本身從大三開始,出於興趣看了一些生命科學與醫學方面的書籍,也领会到王振義等醫學大师的故事和人格魅力,對醫學專業從懵懂變成憧憬。他從師兄那裡晓得了“4+4”項目,考慮到本身在本科階段生命科學的基礎絲路旅遊, 對臨床醫學的學習也有必定幫助,便决然報了名。

        何珂駿說,本身很高興當時作出了一個正確的選擇,事實証明在醫療第一線事情恰是本身喜歡的。他認為,本科階段的學習為本身打下寬廣扎實的通識基礎,而醫學院則為他們成為優秀醫學人材供给了一切所需的泥土。他很認可4+4的培養模式:“現在回忆起來,彻底没必要有學醫‘半路落发’的擔心,4+4的學生都很優秀,很勤奮,并且有綜合性大學打下的基礎,現代社會所必要的醫學人材是復合型的,4+4的學生更有能力上的優勢。剛進臨床時一些經驗的短缺,彻底可以通過短時間的學習、實踐來彌補,我當年的實習天天都過得很是充實,在經歷一個月摆布的適應期后,輪轉的每個科室都能获得帶教老師的必定與好評。臨床醫學是一個終身學習的行業,以是這個學制是彻底可行的。”

        他還鼓勵后輩說,大學生選擇本科專業的時候可能並不太领会本身真实的興趣和職業規劃,若是在本科幾年的陶冶中產生了學醫的设法,交大醫學院必定能供给成才的條件。“現在的醫學院發展比我們那時更好,給學生的機會也更多,我建議后輩們應該捉住機遇”。

        現在於“4+4”就讀的2017級的李冠昱同學,本科畢業於華東師范大學數學系,她在初中時就產生了當醫生的志願。“初中時一次高燒不退,不願吃飯的我在醫院走廊間因低血糖暈倒了,做醫生的姨媽刚好陪在我身邊,她慌忙給我輸葡萄糖水,讓我很快恢復過來。盡管只是很短時間的落空意識,這件事卻讓我后怕。我第一次亲身感觉到生命無常與顷刻萬變,就有了當醫生的设法。”在高考中,她與抱负的專業——交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当面错过,懷著復雜的心境來到了華東師大數學系。“數學系的糊口充實而繁忙,它賦予我更縝密的思維與更理性的心態﹔而4年的磨礪與思虑,使我加倍清晰本身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進入“4+4”后,李冠昱感觉到較大的學業壓力,但又很喜歡這種充滿挑戰的糊口。“我犹如一位醫學偵探,在抽絲剝繭中將平常生命現象暗地里的奧秘逐漸揭開。而當我應用所學幫助朋侪解答一些問題時,那份信赖感和被必要感讓我惊喜。”她很喜歡漢代醫聖張仲景的一句話:“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她還說:“我想,選擇成為醫生的人,几多有一些個人英雄主義與浪漫情懷吧。因此即使前路遙遙,仍緊握懸壺濟世的夢想。”

        另外一位2016級的學生侯怡卿,本科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環境工程學院。相對於與醫學更靠近的生物等專業本科布景的學生,4+4課程對她的壓力是更大的。“進入醫學院的前兩年,最大的感觉就是累,要學的知識太多而時間太少,上課和考試接連不斷。還記得有一學期連續兩個多月,每周都有考試,恍如有種回到高三的錯覺。”進入實習階段后,她也體會到臨床事情中沒有想象中那麼多存亡一線的驚險場面,也很少見疑難雜症,更多的是簡單事情的不斷重復,可是每次收獲患者的感謝時,仍然會不悔本身的選擇。真實的臨床事情也給了她對“學無尽头”的更深理解:“看到老師們《指南》、病例信手拈來,深感本身的修行還有漫漫長路要走呢。”(見習記者 魏其濛)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要不要“半路出家”當醫學生